中國是蠶桑文化的起源地,其栽桑養蠶制絲織綢是“具中國特色的文化形態”。
經過多年的廣為流傳,桑蠶文化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每個人的生活里,從絲綢服飾到蠶絲被,皆形成了一股魅力的蠶絲風潮。
說起桑蠶的起源,那個美麗的傳說絲綢的源頭在田野,栽桑養蠶,春蠶吐絲,才有了絲綢的華貴與美麗。
中國是較早馴育野蠶并剿絲織綢的,各地廣為流傳的神話傳說,文獻記載以及出土實物,都證明了中國養蠶織絲的悠久歷史。
傳說是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養蠶。有一次嫘祖在野桑林里喝水,樹上有野蠶繭落下掉入了水碗,待用樹枝挑撈時掛出了蠶絲,而且連綿不斷,愈抽愈長,嫘祖便用它來紡線織衣,并開始馴育野蠶。
嫘祖被后世祀為先蠶,歷朝歷代都有王后嬪妃祭先蠶的儀式。
“搜神記”里有一則關于桑蠶起源的神話,故事是這樣說的,相傳古時候蜀地有父女二人,父親外出打工,留下女兒在家養馬。
久之,女兒思念父親,對馬戲言如能找回父親,就嫁給它。那馬聽后竟掙脫韁繩而去,歷經坎坷終于尋到父親,并望著家的方向悲鳴不已,父親大為驚奇,知家中有事便騎馬回到家中。
馬回到家后就不肯吃食,每見女兒出入都要擊蹄,父親覺得奇怪,便問女兒怎么回事,女兒如實相告。父親認為此事有辱家門,遂用箭將馬射殺,并將馬皮曬在院中。
這故事慢慢傳了開去,有一天,女兒和鄰家女友又來到馬皮前嘲笑:“你一個畜生為什么要娶一個女人呢?招此殺身之禍,何苦?”誰知話音剛落,馬皮突然飛起,將女兒席卷而去。
父親四處尋找,數天后才在一棵大樹上發現了她們,女兒和馬皮同時化為了蠶,生息于樹上,其繭又厚又大。鄰家女友便取下一些來飼養織絲,養蠶織絲由此而來。
從桑蠶的起源故事讓我們可以知道桑蠶文化的歷史久遠,影響深刻。
古時隨著蠶農們養蠶制絲的技藝不斷增加,就出現了“絲綢之路”,眾所周知,絲綢之路是古代連接東西方的貿易要道。
自公元前2世紀中后期,張騫鑿通西域,它就將亞歐大陸天各一方的諸多政權連接起來,促進了地區文明間的交流和經濟的發展。
評論加載中...
|